东芝m600_东芝m600笔记本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东芝m600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东芝14寸笔记本的键盘一样不?
2.超主流表现力 东芝R700显示性能大考验
3.东芝M601的介绍
4.东芝l730-k02b,属于东芝什么档次的笔记本?
东芝14寸笔记本的键盘一样不?
你说的太广泛了
一般同一系列14寸笔记本的键盘大多都是一样的,也有一些特例,比如c600系列的,键盘有磨砂的和光亮的两种,但是尺寸和规格都是一样的,就是在键盘材料上不一样。
不同系列的有些区别,比如同为14寸笔记本,M600系列和P700系列用的键盘为悬浮式键盘,每个按键之间间隔很大,而C600、L600和L700用的却是巧克力键盘。
另外,13寸笔记本和14寸笔记本的键盘有的也是一样的,比如L730和L700是一摸一样的键盘。
总的来说,虽然有些区别,但是东芝的键盘有个特点,就是13寸和14寸的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膜是通用的,比如L700、L600、L730、L630、C600、M600、P700这些键盘的键盘膜是通用的(R700也是13寸的,但这个型号除外)。
我可是冒险回答哦,采纳率52%,在掉我就要降星了(⊙_⊙)
超主流表现力 东芝R700显示性能大考验
东芝有4大产品系列
分别是
QOSMIO 我的宇宙系列
最顶级的家用娱乐影音终端机
下面分G/F和X两大系列
G/F是偏向家用全能
X是游戏专精
QISMIO的每个系列
都使用了当今业界最牛13的技术
比如X305和F55
就是世界上最先使用9800M GTX SLI这个当今笔记本上最牛的显卡的笔记本了
TECRA系列
顶级全尺寸商务笔记本典范
产品分A系列和M系列
有M1 M2 M3 M4 M5 M7 M9
其实A和M是一样的
没有区别
只是不同国家的区分而已
顺便说一下
M3的对手就是T43
M5对T60/T60P
M9对T61/T61P
Portégé
超便携的机型
其中按档次分为高级12寸屏的轻薄极限的R系列
主要有R100 R150 R200 R300 R500
中端12寸全内置的时尚流行元素本A系列
A200 A600
中端12寸全内置的商务便携本
M300 M500系列
低端的13.3寸的时尚低价本
M600 M800
中高端平板手写旋转屏(平板电脑)
M200 M400
强调高性价比的Satellite系列(Satellite Pro是Satellite的一个分支,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务机型)
里面又分中端的家用影音娱乐本
15寸大屏的A系列
有A10 A50 A60 A80 A100 A200 A300
M系列
中端家用本
之前品类有点混乱
有偏商务的如M50、有偏影音效果的如M30
后来就比较明确了
跨界本
定位家用
兼具一定商务性
产品有M10 M30 M50 M100 M200
低端入门的L系列
有L10 L20 L100 L200 L300
东芝M601的介绍
IT168 评测在25年的笔记本电脑设计、制造的历史中,东芝已经用多款领先于当时潮流的产品在不断的证明这种理念的正确。而在笔记本电脑诞生25周年的时候,东芝更是以一款全新的R系列笔记本Port?g? R700再次诠释了这种理念。脱胎自经典的R系列的设计让Port?g? R700拥有了最为纯正的高贵血统,虽然不再是12英寸的小巧设计,但是13英寸的规格并没有对用户的携带造成额外的负担,同时使用13英寸模具而扩大的面积更是为显示面积的扩大与产品布局做出了直接的贡献。相对于前一代的R500,13英寸的R700没有采用价格昂贵的透反射式屏幕技术的屏幕,而是改用目前最常用的LED屏,LED屏幕目前对于厚度的控制、色彩及成本上都有诸多的优势,东芝R700这样一款上下宽左右窄的屏幕边框包围着一块13.3英寸的高清炫彩屏,画面比例为16:9的液晶屏拥有1366X768像素的分辨率,作为首席执行官定位的R700在显示上自然不能平庸,那么它的表现到底如何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东芝R700屏幕专业仪器及软件测试
我们采用了TOPCON的BM-7分光色度仪对R700的屏幕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对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进行测试。亮度测试时,我们让显示器显示全屏白色画面,对屏幕中心点进行测试,对比度测试也采用同样的测试方法。测量色彩饱和度时我们让显示器分别显示红色(R)、绿色(G)、蓝色(B),然后测试屏幕中心点的色度值。在CIE色度空间上R、G、B三点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的全部颜色区域,这一区域的面积与NTSC 1953定义的RGB色彩范围的面积之比就是色彩饱和度得分。sRGB标准定义的色彩范围大约为71%NTSC,这也是目前普通
CRT显示器
所能达到的水准。显示屏测试结果
TOPCON BM-7 分光色度仪
平均亮度
379cd/㎡
对比度(ANSI)
904:1
色彩饱和度
相当于NTSC色域55.68%
在测试中,我们实际测试的优化亮度为379cd/㎡,而对比度则为904:1,色彩饱和度的测试数值为55.68%。从最终测试结果来看,R700配备的这块液晶屏的亮度和对比度指标超出主流水平较多,而色彩饱和度指标则比较一般,综合我们在测试中的试用体验来看,R700的这块液晶屏幕由于亮度与对比度指标高于目前的平均水准,所以其在包括文本阅读、影像回放、图像浏览等方面的表现也要比同类产品出色一些,这也十分符合这款产品的商务定位。
接下来我们通过《鲁大师》自带的屏幕测试软件来进行文字清晰度的测试:
▲白底测试 基本能看到最后一行
▲绿底测试 基本能看到最后一行
▲红底测试 基本能看到最后一行
▲测试结果:表现良好,属于优质显示器
东芝R700静动态图像表现
我们选用了静态和动态的高清**及高清游戏画面进行拍摄,来测试。
▲白屏测试 色度均匀性表现还算不错,画面的均匀性与色度均匀性数值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高清**实拍
▲高清**实拍
▲高清**实拍
▲高清游戏画面实拍
▲静态实拍
▲静态实拍
▲静态实拍
可以看出,东芝R700无论是在静态的表现,还是动态的过渡都表现非常出色,色彩饱满过渡自然,作为商务定位的东芝R700来说,平时的办公还是休闲娱乐这样一款屏幕的表现应该说是可圈可点的。
四款笔记本屏幕对比测试
为了进一步看出东芝R700的色彩表现,我们选用了定位更高的索尼Z12系列笔记本,同档次娱乐笔记本东芝M600和入门级东芝L600的屏幕进行对比,分辨率均设置为为1366*768。
▲左至右分别为 索尼Z12、东芝R700、东芝M600、东芝L600
▲索尼Z12
▲东芝R700
▲东芝M600
▲L600屏幕
可以看出,高端的索尼Z12由于采用了高色域的高分屏,在色彩表现上细节更加丰富,不过屏幕成本更高;不过东芝R700虽然色域有限,但是色彩对比度仍旧出色,相对于稍低端的M600和中低端的L600,R700的屏幕表现力应该是最强的。
办公防偷窥测试
我们先来看看东芝R700的视角测试,水平视角偏移,当角度超过30度时,会出现色差,当角度逐渐加大时,色差会更加明显;垂直角度超过30度时,其色差也会逐步的加重。相对来说,虽然比不了专业显示器在广角上打的表现,不过比起普通的商务笔记本来说依然出色,符合一款高端商务笔记本的定位。
▲R700的视角测试
在这种角度的差异化时,一会都会在看**和的时候发生,不过对于商务人士平时的办公来说,屏幕防偷窥也是一个必要的安全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东芝R700屏幕这方面。
▲水平视角很清晰
▲俯视观看也很明显
▲远距离斜观看没有什么变化
▲近距离大角度俯角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偷窥作用
虽然东芝R700在广角上会有色差的出现,但是胜任一般的商务和娱乐还是没有问题的,在水平视角相比垂直视角更加表现良好,而垂直的这种色差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偷窥作用,这样的一个习惯性的闭合屏幕一定的角度的动作也能够对于商务人士注重的保密问题起到帮助。总体来说,东芝R700屏幕上的配备表现出色,超过主流商务笔记本的表现,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无论是办公还是娱乐都能够很好的胜任。
东芝l730-k02b,属于东芝什么档次的笔记本?
东芝M601是市场上主流品牌的笔记本产品,东芝曾经在国内市场上销量很大。而东芝的笔记本产品一直在外观设计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早年的“小白”。而新款的东芝笔记本产品设计更是精美。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M600系列机型就很受欢迎。中端。
L7是东芝Satellite Pro 系列,00是14寸(有个别几个例外) C是一个型号 17是这个系列的生产序号,N是颜色,摩卡棕
B=黑色 W=白色 B=蓝色 N=摩卡棕
L后面是整数的为14寸 后面带30的就是13寸的(有个别几个例外的,如R700为13寸)
一般变化的就是“—”后面的数字和字母。区别就是配置,颜色不同而已。
只要是一个系列的外观除了颜色外整体功能上是没什么区别的。
C600 东芝里面性价比最高的。只有配置,没有多少特色功能的笔记本。
L700是东芝按配置来说是性价比较高的。功能和价格处于L730和C600之间
L730是东芝按功能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东芝特色功能都在此系列上,三维硬盘保护,人脸识别等等。东芝主打13寸的本本。
r700/800是东芝高端商务系列 薄+超长待机
M600/700是东芝豪华配置系列,游戏娱乐一体,双显卡切换,笔记本顶级音箱(最牛的笔记本音箱哈曼卡顿就是这个系列的)
X500是游戏发烧级的玩物。。。
东芝还有什么不懂的追加问题
今天关于“东芝m600”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